看过这么一句话:“遇事的第一反应,能体现一个人的认知水平。而认知水平越高的人,越喜静。”以静制动,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处世哲学,这一点在《鬼谷子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。《鬼谷子》为纵横家鼻祖王诩所作,冯梦龙曾评价其人“通天彻地,人不能及”。王诩|中华书局鬼谷子虽生活在乱世,但他似乎跳脱出了那个纷杂扰攘的时代,以一种睿智的视角去看待人世间,其“以静致世”的人生哲学,在凡事讲求“速度、效率”的今天,更值得我们深思。人静则安《鬼谷子》说:“安徐正静,柔节先定。”安静的人看似柔弱,实则心中宽宏,自始至终都能有条不紊地规划人生。汉武帝时,有一位丞相叫公孙弘,他备受武帝重用,人生过得颇为圆满,而他人生的顺遂就在于不争的智慧。公孙弘出身贫寒,一直都非常节俭,甚至做了丞相后也是粗米布衣,这在当时被传为美谈。可同僚汲黯却看不惯他这种做派,于是便向汉武帝进言:“弘位三公,俸禄甚多,然为布盖,此诈也。”汉武帝一听,就问公孙弘是否如汲黯说的那样“你是装出来的”?公孙弘答道:“正如汲黯所说,我身为丞相,却盖着布被子,实在有损我朝官威,多亏了他的忠告,才能让陛下听到这些真话。”汉武帝听后,十分高兴,不仅重赏了汲黯,也夸奖了公孙弘一番。还有一次,公孙弘和众大臣在朝廷议事,本来事先说好了大家一起上奏,可是上朝奏请皇帝定夺时,公孙弘却临时改变想法,所陈述的事情也与先前所说不符。对此,汲黯很生气,他当庭斥责公孙弘:“齐人多诈而无情实,始与臣等建此议,今皆背之,不忠。”面对汲黯的指责和众人的埋怨,公孙弘沉默不语,不争不辩。后来,当汉武帝问他为何不争辩时,他说:“知臣者以臣为忠,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。”汉武帝听后连连点头,对公孙弘更加重用。在同僚们的多次诘难中,公孙弘以退为进,以不争赢得了“谦和宽厚”的美名,故而官运亨通,一路顺畅。老子曾言:“上善如水,水善利万物而有静。居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矣。”世间多喧嚣,适时的安静不仅是一种历练,更是一种修养。成熟的人,往往会选择不争抢,不攀比,静守自己的本心。心有山海,静而不争。懂得淡泊自然,方能得福享安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