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花木兰》的销售成败,将影响流媒体电影的未来格局;
《信条》的票房成败,将影响电影市场是否恢复如初。
8月底在40个市场上映,首周末拿下5300万美元票房后,《信条》终于等来了中国内地和北美两大市场到来。
诺兰的生涯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①北美票房榜
北美票房仍然受到疫情的影响,虽然大盘较前一周末上升103.4%,但也只有2574万美元进账,只有3月中旬时美国疫情刚爆发时的一半左右。
《信条》首周末拿下2020万美元,票房占比接近80%。
华纳此番打算做一个长期的攻坚战,如果疫情没有好转,那其他新片不敢上,影院就只能一直放《信条》。
又刚好这是一部经得起多次观看的烧脑电影,观众可以不停地从中寻找细节。所以还真是长期放映的不二之选。
反之,北美影市全面复苏,那自然就再好不过了。
据外媒报道,由于洛杉矶影院还未复工,当地有影迷要开车4个小时去其他城市观影。这说明还是有很多人由于影院没开门还没法看,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开4小时车去看一场电影。等更多影院一开,票房肯定就会回升。
受到《信条》冲击,上映第二周末的《新变种人》仅有287万收入,较首周末下跌59.2%,累计票房1162万美元,看来是彻底爬不起来了。
②内地票房榜
北美市场仍然等待重启,中国内地便成为了《信条》的第一大票仓。
9月4日周五上映首日,影片拿到5701.14万人民币票房,如果加上零点场的347.6万,则是单日票房冠军,不加,冠军仍是《八佰》。
周六,《信条》单日票房突破8000万,周日跌到6390.42万后,首周末共收获2.04亿人民币,约等于3000万美元。
这个成绩比诺兰的上一部作品《敦刻尔克》的首周末1.98亿还要好一些,最终冲破3亿问题不大,但要超越《星际穿越》诺兰内地最佳票房的8亿多,难度就好比一个文科生要一刷看懂《信条》。
由于诺兰这次提高了观影门槛,观众需要花费不少的心思才能get到“爽点”。光有视觉奇观又已经不足以打动中国观众,胶片和实拍质感多数人又不那么追求,最致命的一点是拯救世界的剧情过于俗套,种种因素导致《信条》的口碑高开低走,两极分化。
也许这部烧脑电影是来错了时间。在越来越多人钟爱无脑碎片化内容的时代,愿意动脑思考的人着实越来越少了。
上映首日,《信条》还能与占据主场优势的《八佰》掰手腕。
周六日,受到口碑影响,《信条》连续两天被《八佰》在晚上实现反超,两度错失单日票房冠军。
这也注定了诺兰最终与单周票房冠军无缘,除非有更多观众发现了影片的奥妙,引起大范围讨论,第二周口碑能奇迹逆袭吧。
《信条》未能复制《盗梦空间》和《星际穿越》的现象级神话,令到《八佰》的30亿之路轻松了不少。
上映第三周,单周7天拿下4.67亿人民币,实现三连冠霸业。
来到9月7日,《八佰》的累计票房已经达到24亿。由于9月在《信条》之后,要等到月底才有国庆档重磅新片进场,所以冲破30亿应该只是时间问题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