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内,泰国的示威游行者依旧无视泰国政府的紧急状态令,正逐步占领和瘫痪曼谷市中心的地标场所。
这些示威者拥有良好的组织和较高的舆论运作手段,通过有组织的沟通和“摆拍”让泰国政府陷入舆论的被动。泰国街头的示威游行似曾相识,拥有十分完善的同警方周旋的战术手段,究竟是谁培训了他们,背后又是谁在支持泰国的示威者,已经很清楚了。
18日当天,泰国总理府官员表达了担忧和愤慨:政府很担心抗议活动正在被别有用心的人士所利用,希望采取对话手段解决同示威人群的分歧。泰国的示威者的战术正在发生变化,他们以集中占据并瘫痪公共设施为目标,实现舆论影响的最大化,并且有组织的同警方发生冲突并摆拍,将污名扣到泰国警方的头上。
当前,泰国最繁华的两个地标性建筑:胜利纪念塔和阿索克大街已经“沦陷”。示威者开始大量使用雨伞、手语等物资和战术手段,有组织的保存现有的“战果”。
因此,各国外交政策应该在维护和平、促进发展的时代主题之下积极调整,以适应时代的新发展,这样才不会逆势而动。
虞群:您刚才提到泰国的“适足经济”思想。据我了解,泰国已故普密蓬国王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,针对泰国经济与社会状况提出并倡导这一经济理论的。
优沃迪:
“适足经济”理论既是处世哲学,也是治国理念,它与佛教“中道观”和儒家“中庸思想”有异曲同工之妙,是普密蓬国王对于泰国在1997年经济危机之前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弊端的一种理性反思。“适足经济”理论不是闭关锁国、自给自足,而是居安思危、注重均衡,勿做“杀鸡取卵”之事,最终在全球化时代实现更为均衡、更为公平的可持续发展。我认为这一理论在当前非常具有生命力。
虞群:您的认识非常深刻。《礼记·中庸》中说:“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”《孟子》中举例道:“不违农时,谷不可胜食也;数罟不入洿池,鱼鳖不可胜食也;斧斤以时入山林,材木不可胜用也。”一个国家的发展要想行稳致远,就要摒弃涸泽而渔式的短视与急功近利,用更长远的眼光来进行规划。中国政府一直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。
优沃迪:
我第一次到中国是1995年,此后又多次前往中国参加学术研讨或者参观旅行,至今可能有20余次。在这25年间,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无论是发展速度、发展规模,还是发展质量,都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。发展不仅包括物质生活的丰富,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,中国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。中国持续地推进改革,令世人清晰地看到了成功的发展历程。
我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感受,就是中国投资兴建了许多博物馆,在中国各地都能看到人们前往博物馆参观学习,这充分说明中国社会已经真正成为学习型社会、知识型社会。我真心为中国人民感到自豪。在改革开放40多年中,中国还积极开展科技创新,在5G以及其他很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。让我感受最为深刻的是,中国政府成功地帮助数以亿计的百姓脱贫,这是中国特色发展的价值与伟力所在!
10月6日,美国纽约市部分地区的学校开始关闭。图为一名行人从纽约的一所公立学校外走过。新华社发
“一带一路”将使中泰合作更紧密
虞群:中泰两国友好关系源远流长,今年是中泰正式建交45周年。作为亚洲地区两个重要国家,中泰两国应该携手合作,在澜湄合作、中国-东盟合作以及联合国项目框架下,加强协调沟通,寻求共识,共同为建设美好安全之亚洲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。
优沃迪:
中泰两国是友好近邻,两国人民交往的历史可追溯千年。在漫长的交往过程中,两国政府与人民一直保持友好关系,有“中泰一家亲”之美誉。邓小平先生曾称赞中泰关系为“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友好合作的典范”。中泰两国并肩携手,共克时艰,先后经历了冷战中后期共同反对地区霸权主义、1997年金融危机、2004年印度洋海啸、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及当前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,结下了深厚友谊。
从战略上来看,中国提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后,中泰战略合作再度驶入快车道。泰国是东盟第二大经济体,地处东南亚中心,战略地位突出。中国是泰国最大贸易伙伴、最大进口来源地和最大出口市场,泰国是中国在东盟的第四大贸易伙伴。近年来,泰国政府制订了“20年国家战略规划”,并提出了“泰国4.0”战略以及“东部经济走廊”规划,从而初步明确了未来5至20年的国家战略布局与政策导向。泰国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及重点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“一带一路”倡议高度契合。相信在电子商务、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,中泰两国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。同时,泰国也很希望向中国学习扶贫的成功经验。